俗话说:“脾胃伤则百病生”。说到大家的健康情况,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“脾虚(脾虚)”。脾为人的“后天之本”,人在出生后,生命活动的延续和精、气、血、津液的化生和充实,均有赖于脾主运化的生理功能。一旦出现“脾虚”,人体的多个系统都会出问题。
脾胃虚弱的人容易出现脸色发黄、鼻头暗淡、口唇无血色脱皮(脱皮)、食欲不振、饭后肚子发胀、腹泻或便溏、便秘(性爱秘籍)、睡觉时流口水、入睡困难、惊醒、多梦、健忘、心慌、反应迟钝等等症状....而这往往是疾病开始的前期——
思虑过重
中医(中医体质)认为“思虑伤脾”,思虑过多就容易伤及脾脏,自然出现脾虚的症状,比如睡眠差、四肢乏力等。这也是为什么过去的文人、现在的很多知识分子都给人“手无缚鸡之力”的脾虚印象,他们的脾虚就是因为用脑过度、心思太重导致的。
脾运化气血的功能失常也容易出现全身气血不足的症状,所以平常不要有过度焦虑问题。
缺乏运动(哪种运动提高性能力)
久坐或久卧易伤及脾胃,导致脾虚,进而出现乏力的症状。脾主四肢和肌肉,现代人大部分缺乏运动,导致肌肉力量变弱,就会削弱脾气,造成脾虚。
饮食习惯差
饮食过饱或经常吃一些高热量的食物,吃的过杂过量都会伤及脾胃,导致脾虚。所以应注意不能暴饮暴食,要清淡饮食,尽量吃易消化的食物。
中医认为,脾胃功能的强弱,直接关系到人体生命的盛衰。脾不和,则食不化;胃不和,则不思食。脾胃功能好,则人体营养充足,气血旺盛,体格健壮;脾胃虚弱,则人体所需营养不足,身体羸弱,疾病丛生,影响健康和长寿。因此,脾胃调养刻不容缓。
版权所有:养生之道网广告合作/友情链接:724184788
本网站所收集的资料来源于互联网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。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、编辑整理上传,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,不为其版权负责。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,请与我们取得联系,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。
备案号:赣ICP备14005388号